[get-weather-slider]

原資營造「家」歸屬感 助原民生建立族群認同

大綱

越來越多原民移居都會,都市原民學生與部落越來越疏離,認同的過程可能出現障礙、甚至斷裂,而原資中心從營造第二個家開始,讓學生能開使建立與族群文化的連結,同時也讓原鄉學生強化族群自信。

隨著移居都會的原民越來越多,都原大學生的比例也逐漸提升,少了原鄉生活經驗,對於族群文化的認知,可能也因著遷移的過程,出現文化斷裂。

台中科大護理系副教授 怡懋・蘇米:「比如說我一直在遵循gaya,這樣的一個價值觀,要友愛自己身邊的人,如果今天我把這些東西都拿掉的時候,那我只不過是跟一般(學生),大家都是一樣,這個時候再受到(族群)歧視現象的時候,這很容易造成小孩他除了自我否認之外,他會退縮。」

樹德科大學務長 顏世慧:「所以我們其實在拉(學生)的過程當中,發現都市原住民的學生,確實比較不願意踏到原資中心,可能在過去的生活經驗,其實有一些被歧視(遭遇),所以他們其實很多是不想要承認自己是原住民,可是我覺得慢慢、慢慢我們在改變,讓他知道說你是原住民,你要驕傲!」

因此,首要任務就是打造族群友善空間,滿足原民學生對空間的需求,更能感受到族群身分的認同與歸屬。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原民學生對空間的依賴性滿高的,比如說他們希望能在那個地方,可以好好吃飯、或者是跟同學們好好地聊天相處,都是同族群的學生,在那個空間的時候,他們的放鬆的程度就會比較高;那對我們老師來講,我們也是可以知道學生在哪裡,我們可以過去關心他們的一些生活。」

樹德科大學務長 顏世慧:「我們所有的布置也都是部落的耆老來幫我們做的畫,包含裡面的圖都是我們學生自己畫的,所以我覺得他們就會去認同,他們其實會慢慢、慢慢,當他來過他會知道說,這很多的元素都是我家裡有的。」

營造富有歸屬感的空間、部落外的第二個家,學生也在校園內,複製部落事務參與的經驗,讓文化精神實在在日常當中,而同儕的陪伴也加深學生對文化的渴望。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是說我們到部落去做田野調查,離開學校比較制式的空間這種比較開放,而且是可以回到原鄉的,特別是對都會區的學生,都會區的學生他們都是藉由這樣的一個平臺,覺得才跟原鄉有連結。」

不只田野調查,寒暑假的返鄉服務、社區參訪,不只讓原鄉學生強化族群自信,也讓都市原民生,有了抓住文化學習的珍貴機會。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