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每個部落文健站或相關照護機構,幾乎都有供餐服務,但如何烹調出適合長者的餐食,又是另一門學問,因此仁愛鄉農會特別開辦餐飲志工研習課程,請來知名主廚教鄉內文健站,以及照顧機構相關人員,如何製作出適合高齡長者食用的餐食。
講師 范光竹:「我們現在台灣已經進入一個超高齡社會,所以我們希望就是用這一些在地的食材,然後去做一些適合這些老人家,或銀髮族他們的料理,今天其實我們在做的這種東西叫軟質地飲食,可是不是把所有東西都打成像稀飯、像泥一樣,因為我們還是訓練他,僅剩的咀嚼的功能。」
仁愛鄉農會導入農委會推動零飢餓計畫的概念,舉辦這場研習課程,課程中不乏有年輕人參加,他們也希望先學習這一門廚藝,為將來從事照護相關工作做準備。
學員 江逸伶:「剛好我在文健站打工,所以就來這邊一起上課,就是因為想說年輕人就多接觸這樣,如果真的有機會到文健站上班的話,或是長照相關的話,那會滿有幫助的。」
學員 孫宜勤:「希望可以學到一點基本的吧,至少基本的要會,如果可以學更好的話,也是期待自己可以就是煮給家人吃。」
仁愛鄉農會總幹事 戴錦稔:「我們今天主要是要做,零飢餓計畫裡面的高齡者飲食、營養的烹飪,能夠讓我們這些照服員,還有我們的志工,更了解這個高齡者的營養使用,跟還有我們如何用在地的食材來烹飪,讓我們能夠照顧好這些高齡者的身體。」
仁愛鄉農會表示仁愛鄉高齡人口比例越來越高,重視長者飲食健康及機能更顯重要,加上仁愛鄉本就是蔬果產區,在提升長者供餐的服務品質外,同時也能達到推廣在地農產的目的。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