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前往立法院備詢,原民立委關注原住民族教育發展狀況。立委伍麗華指出,原住民族教育包含一般教育及民族教育,而民族教育又特指原住民族文化特性的民族知識。而多數人不清楚兩者區別,導致現行計畫疊床架屋,甚至不見成果,進一步影響原民實驗學校學生的學習環境。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他(學生)在兩個漢人的主體,跟他自己布農泰雅的主體,他在學習這兩套主體,他怎麼回復他的主體;第二個更嚴重的是,增加他的認知負荷,他何其無辜。」
伍麗華表示,教育部應從明年起,整合並將資源重新安排,包含課綱、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尤其是這幾年忽略的本位教材研發,如何在一般教育中有文化回應教學。教育部長則回應,將與原民會、國教院研商調整。但是明年教育資源如何分配?立委鄭天財指出,今年政府的原住民族教育相關經費,未依法達整體教育預算1.9%門檻。因為鄭天財認為,原民會有部分預算,例如推動恢復傳統名字、族語教會等,不應列入計算。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 VS. 教育部長 鄭英耀:「(扣除這個部分是只有1.75%,未達1.9%。)所以明年籌編預算的時候,務必要依原住民族教育法,我想可能適切性,還有待斟酌,我想這個我們一定會跟原民會來做反映。」
鄭英耀也緩頰,今年教育部也增列約2億元預算,投入原民教育當中,但身為法規主管機關,也會與原民會反映討論。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