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族擁有著獨特文化與卓越的藝術天分,不論在國際舞臺或在台灣藝術領域中皆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過去常因資源有限、展演平臺不足,原住民藝術在主流視野中常面臨能見度不高的挑戰。
原文會文行部副理 Lovenose(曾瓊慧):「在過去其實原住民藝術其實發展很久了,從上一世紀的八零後之後,其實有很多的現當代藝術,但過去的原住民當代藝術比較偏向以類型的分類為主。」
而自2012年原文會首度建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當代藝術平臺,Pulima藝術節(獎)因此孕育而生。並且以系統性地方式發掘與扶植原住民藝術創作者,包含獎項、展演與國際交流等等。
原文會文行部副理 Lovenose(曾瓊慧):「鼓勵原住民的前衛跟新一代的創作,能夠透過這樣的一個平臺,讓大眾去了解什麼叫原住民當代藝術。」
而在這屆Pulima藝術節(獎)中,藝術家尤幹尤勞帶來結合音景與燈光的靜態作品,透過多個小型創作探討「邊界」的意涵,並打破重構等各種關係。
藝術家 尤幹尤勞:「我的三個作品-其實第一個是支流,第二個作品是回應性別這個議題,第三個作品是
回應共創對話的作品。」
而藝術家卓家安則帶來實驗性的作品《rayrayrayray》,是一齣融合台灣阿美族巫術文化、電子聲響藝術與當代心理政治的跨媒體單人行為劇場作品。
藝術家 卓家安:「我今天帶來的作品,是一個實驗性的表演作品,叫做《rayrayrayray》,然後它結合了影像藝術然後還有行為藝術。」
Pulima藝術節(獎)承載著推動原住民當代藝術發展的使命,曾瓊慧表示,隨著未來原文會將搬遷至桃園青埔,期望活動能更具有展示與教育的功能,並且以青埔為中心與周邊單位建立良好地夥伴關係,讓更多人能看見原住民當代藝術的多元風貌。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