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國中改從母姓取原民身分 青年分享族群認同故事

大綱

上周司法院針對原住民身分法3起釋憲聲請案,進行言詞辯論,也觸發更多討論,究竟現行法律,以「姓氏綁身分」條款,對於漢父原母後代設下認同門檻,是否違憲? 今天(25)有位漢父原母家庭下長大的原住民青年,分享他自從國中改從母姓、取得原民身分後的族群認同故事。
原母漢父後代Cidal(嚴毅昇)表示,「如果你沒有先有一個身分,你要怎麼去認同?」

回想自己對於父母雙邊族群認同的過程,Cidal (嚴毅昇) 是到國中才改從母姓,取得原住民身分,進而認知到,自己除了流有漢族血液,原來還有阿美族血統。

原母漢父後代Cidal(嚴毅昇)說,「改姓後可能別人會覺得說,好像是父母離婚還是什麼,但是我們的生活跟以前沒有什麼樣的差別,反而是認知到原來我也有這個血統。」

改姓後並未對Cidal帶來身分認同上的轉折,反而是就讀於樹林高中第一屆原專班時,在教育資源上,獲得較多追求文化認同的機會,才發現國中以前幾乎等同「空窗期」,讓他往後必須花加倍時間,追尋母系家族的文化脈絡。

Cidal (嚴毅昇)還透露,「大家在追求尋根的路上,可能都會有一些困難,可能有一些人就是比較幸運,比較沒有這樣的阻礙,但是就是有這樣的差別,我們才要去正視這個問題。」

在觀看上周原民身分法釋憲案言詞辯論後,Cidal質疑,為何相較於原母漢父家庭,另一組「原父」配偶為漢族的後代子女,就不需要額外的「客觀認同行為」,來表彰孩子具有原住民族文化認同?他認為,這就是法律上的差異,更是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Cidal (嚴毅昇)近一步說明,「不是說原父就不用證明自己的婚生子女,不需要證明自己有認同的行為,應該是說大家都應該要有這樣的追求,這樣會變成是說只有原住民需要這樣做,好像漢人生下來就是漢人,然後我們原住民就要穿上像是制服一樣的東西,走到教室裡面老師就說你有穿制服你是原住民,你脫掉了或是你沒有制服可以穿,你就不是原住民。」

Cidal強調,改從任何一方的漢姓,都與文化認同沒有直接關係,本質上屬於漢化政策產物;若再追溯自母親家族的傳統名字,早從外公這一代,就因國民政府的「國語運動」失去傳統名字,若像他並非依傳統取名方式,替自己取名,在外人看來,又是否具備文化、族群認同? 這或許是原民身分法中,更該談論的焦點。

責任編輯:嘎兆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