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南島語族航海家齊聚一堂 花蓮展開交流分享

  • 發布:2025-07-25 12:36
  • 花蓮市
  • Lo'oh

大綱

曾經憑藉星辰、海流與鳥的飛行,南島語族的祖先跨越太平洋、航向世界,這段壯闊的航海歷史如今正隨著文化復振的浪潮,在台灣重新被喚醒;來自大溪地、復活節島與花蓮的航海家齊聚一堂,透過分享與對話,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這份與大海共生的傳統智慧,也為原住民族的文化主權發聲。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南島語族的祖先曾憑藉無動力船隻,觀察星象、潮汐與鳥類飛行路徑,跨越萬里海域,拓殖到千座島嶼;這樣的傳統航海技藝不靠現代科技,而是根植於與自然共存、對天地節律深刻體悟的生活智慧,也曾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本能記憶。

大溪地Fa’afaite船團領航員 Moeata:「這是我們的起源台灣,這整個(海洋)是我們的家、我們是海洋的子民,在2019年的時候毛利人教我跟我的先生如何使用這些航海的技術,所以我們成為航海家。」

然而,隨著殖民歷史與禁海政策的影響,傳統航海文化在許多太平洋島國逐漸凋零,對大海的親近感也被取代為陌生與恐懼;近年來,南島民族陸續展開文化復振行動,透過航海實踐重新找回文化主權。

東台灣航海國際交流協會召集人 Dumai(高志遠):「我們可以看一下玻里尼西亞或夏威夷這樣子的島嶼、這樣的南島民主國家,也曾經失去了航海文化,包含了造船或領航的技能他們都消失很久,因為他們被殖民的過程當中,這些傳統的知識和技能也都被禁止或被拋棄,他們開始注重到自己文化的主權,因此推動航海其實就是在恢復他們的傳統、也就是確認他們自己的文化的主權;雖然我們比不管是夏威夷晚了50年或者是比玻里尼西亞晚了10幾年,我認為只要是台灣島的島民、也就是我們的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去推展文化、推展航海這樣子的一個知識復振、文化復振。」

這場活動匯聚來自復活節島、大溪地與台灣本地的航海實踐者,共同關注原住民族航海文化的保存與再生;在花蓮這片靠海的土地上,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航海不只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文化認同的延續,使台灣原住民族面向海洋、重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行動。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