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太巴塱Soraratan落成啟用 傳承文化新場域

大綱

在歷經三年的時間建造之後,太巴塱Soraratan(男子集會所)終於正式落成啟用,讓消失70多年以上的Soraratan再度佇立在太巴塱部落,未來將肩負傳統文化、年齡階層教育及重大部落事務會議的重要場域。

由太巴塱部落Sapalengaw(祭師)Ka’ti Karo(林正治)依照祭儀,喚醒屋內不同方位的靈柱之後,代表太巴塱Soraratan(男子集會所)正式落成。在睽違70多年之後,耆老們記憶中的傳統會所終於回到部落,族人們內心都非常欣慰。

傳統會所自2023年開始動工興建,族人依循傳統工法採集黃藤、箭竹、茅草等各式各樣天然素材,耆老也在一旁口傳身授青年,傳統工法,而在年祭期間這也是一到四階層許多儀式的重要場域。

太巴塱年齡階層文發協會理事長 Kaniw Lo’oh (陳建華):「總共花費快三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Soraratan,未來的功能,賦予我們文化跟教育還有傳承,以後請益老人家都會在這邊跟階層一起緊密在一起。」

耆老也提到除了年齡階層事務,過去重大事務或是土地邊界糾紛,都會集結到Soraratan調解,可謂是部落的核心場域。但在日治時期因為政府擔心部落會有武裝力量,因此強制族人拆除Soraratan(青年聚會所),企圖削弱年齡階層的運作。

太巴塱部落傳統領袖 Lafi Payo (楊德成):「現在Soraratan終於完成了,今天是一個大日子,這棟建築被復振回來,功不可沒的是我們的青年以及背後教導的mama no niyaro'(部落長輩)。」

縣長表示,從豐濱山海劇場、馬太鞍豐羽計畫到太巴塱Soraratan都是集結在地智慧的部落公共場域,每個都是無可取代的文化象徵。而時任文化局長的吳勁毅,就是太巴塱Soraratan重要的幕後推手。

花蓮縣長 徐榛蔚:「要記得這個這麼榮耀的一刻,大家從第一次對談到現在蓋起來,那樣的艱辛,而這更是台灣之光,也是花蓮之光。」

回顧當初為了精確傳承建造工法,於是在2021年啟動Soratatan模型屋計畫,展開第一階段的復振之路後續才進入1:1尺寸的會所興建計畫,當中經歷許多波折,其中2024年曾因為現代法規遇上原民傳統建築相互牴觸導致工期延宕的窘境,所幸在協調之後順利解套,並在今年Ilisin前夕落成啟用,而Soratatan的復振也象徵太巴塱部落文化主體性的復返。

責任編輯:Nxy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