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講解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辦理「一座文化屋的成長記」十周年特展,展出文化中心成立過程以及歷年經典特展、館藏等,回顧10年來在文化保存路上的成長與收穫。
阿里山鄉公所民政課長 伍宜宥:「那我們這次的展覽分了六大的主題來呈現我們文化中心從無到有的一個歷程,那內容涵蓋到我們館舍初創的時候,還有串聯起族人的記憶、耆老的智慧、青年的參與、語言學習及跨領域的合作。」
達邦社傳統領袖汪啟德表示,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代表文化傳承的延續,更因為與學校、部落緊密合作,讓鄒族文化以更多元的方式推廣,不論青年甚至遊客都能接觸鄒族的歷史智慧。
阿里山達邦社傳統領袖 Mo’o ‘e Peongsi(汪啟德):「連同小朋友一直到老人,以前因為對這個文化的疏遠,文化館的成立其實又找回我們原始的文化、找回我們文化的根源。」
阿里山鄉長 高瑞芳:「今年包含我們文化中心的薪資我們投入將近也1千多萬,因為我們明年要舉辦我們文物返鄉策展,因為經費有點拮据,我有特地交代我們同仁在回饋金的部分編列1百多萬。」
阿里山鄉公所強調,展區設計融入鄒語詮釋、多媒體互動與生活空間重現;後續也將挹注更多經費支援,讓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成為推動鄒族文化保存的重要場域。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