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教育進入更多的教學現場,5日由台北市原教中心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合作舉辦「一本書的部落課:原民文化教學設計與教材實踐分享」,特別邀請台東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教師分享如何從在地出發,打造具有族群文化與跨領域整合的教學內容。
台中教育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文化研究中心助教 鄭竹倩:「我們是希望就是串聯偏鄉地區的實驗教育學校跟都會區的原教中心合作,希望藉由實驗學校的課程發展經驗,引導都會區的學校來設計比較屬於都會區學生的民族教育課程。」
而來自台東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教師分享他們如何將卑南族的小米、圖紋與狩獵文化,融合進課程之中,結合部落耆老與社區資源,逐步發展出繪本、桌遊、歌謠曲集與圖卡等教材,讓教學現場教材更活潑。
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教師 Pinik Pasaraadr(潘姵妏):「課程分享主要是卑南族文化課程,針對課程裡面研發的教材如何應用,就是因為現在台北也有非常多的原住民族教師、然後是族語老師,然後甚至很有心的想要在台北的區學校裡面發展原住民文化。」
參與研習的老師也指出,雖然都會區的教學資源豐富,但在原住民族文化的教材與教學環境上仍有不少進步的空間;透過這次的交流,就是希望能更深入理解部落教學的核心,並思考如何轉化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族語老師 張秀英:「在這個部分,我們都會需要涉獵一些有關繪本、有關民族的文化都需要涉獵一些,這樣在我們的教學上可能就會有更多元的,帶領著孩子們讓他們多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
從課程設計到教學現場的實踐,全民原教的核心不只是傳授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而是引導學生理解自己的位置與身分、學習尊重他者,並與不同文化的對象建立溝通的能力;唯有彼此互相的理解,才能讓全民原教成為推動友善社會的力量。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