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針對「台灣碳費收費標準決議」,由環境部和經濟部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碳費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徵收300元,優惠費率則是100元和50元。另外,針對高碳洩漏產業,也就是實施溫室氣體管制後,可能導致產業外移到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國家,因此增加其他國家排碳量的企業,例如鋼鐵、水泥業等。在碳費徵收上,採取分期且不同比例的優惠措施,第一期打2折,之後逐漸縮減為4折和6折,遭同黨立委質疑,優惠越來越少,恐怕達不到鼓勵效果。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陳瑩)VS. 環境部長 彭啟明:「(先給它比較大的誘因減得更多,然後減得更多完了之後,慢慢、慢慢地減少。)你也可以維持,就是我一直都打這樣子的折扣(排放調整係數0.2)。」
除此之外,在野黨立委也進一步關注,原住民禁伐區域,希望能納入森林碳匯計算,讓族人取得碳權交易,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中,也明定政府應與原住民共同推動並管理原住民地區自然碳匯。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Ruljuwan(盧縣一):「去考量一個方法,能不能把禁伐補償,也當作是一個綠色存底,然後當作是基金的一個規模,然後以後如果在運用金額上面,是不是也可以援助我們原民會這邊的經費籌措。」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 VS.環境部長 彭啟明:「(不管是原住民的私有林地、或者是我們的傳統海域,農業部主管的國有林還有海域,還有很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要推動的政策,它必須要回歸到氣候變遷因應法來一起推動,儘速邀請原民會、農業部相關部會提出,將碳匯最大化的執行政策,可不可。)好!委員這個沒有問題,我們會來協調,謝謝!」
儘管碳匯來源由農業部主責,但是立委指出,涉及原住民族的碳匯,除了森林碳匯外,也包含位於原住民族傳統海域的藍碳,但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中,並未用於禁伐補償項目上,也要求環境部跨部會橫向溝通,在一個月之內,提出碳匯最大化執行策略。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