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學期,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新生適應能力受到關注,原資中心指出相較都會區,來自原鄉的原民學生因為諸多困境,往往會花較大心力適應新的校園生活。
台中科大護理系副教授 怡懋・蘇米:「如果當一個族群受到長時間的歷史傷痕,就是歷史傷痛或不友善的對待,不斷地被微歧視的時候、形塑這個人的時候,表觀遺傳學就會作用在這個人身上,孩子他會對於不友善,孩子的部分出生以後,他就會開始會對外界敵對。」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所以我們發現到原鄉的學生的休、退學的狀況,比較都會區的學生來得比較高,如果學生的家裡的經濟狀況沒有改善的的時候,其實學生很容易會因為修課期間一直打工,然後荒廢他們的學業,導致他們可能在學習的表現上就跟不上,之後就覺得對學習好像沒有多大的目標。」
從高中銜接大學,學生除了要開始調適新的生活,原資中心為了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蒐集學生輔導資料,必須煞費苦心。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我們的學生他可能在他的精神、心理、經濟狀況,原本他是一個有問題的學生,但是他進來之後,我們這個輔導的紀錄或者是說學生的狀況,進入到大學之後我們原資中心是撈不到的,像我們就會很積極地去打電話,問他原本高中端的輔導室,我們才覺得有資源連線。」
期盼向下建立高中端的原資中心、向上連結輔導資源;然而向內的輔導網絡,往往因各處室目標屬性不同、資訊的往來低,也成為原資中心頭痛的課題。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輔導是很專業的工作,不見得所有原資中心的人都具備條件跟能力,包含原資中心的主管,但是我們現在會建立一個很好的是,我們會把這個狀況都轉介給輔導室,但是他只是個轉介,並沒有辦法深入地去解決,或者是再進一步地了解,學生他後面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樣子。」
也因為過往學校面對原民生的事務,像是就學、成績、再到心理衛生都歸原資中心管理,專業分工、人力不足也困擾原資中心,對此學者提出解方。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王雅萍:「(文化大學)他們的高度是由副校長主持原住民族學生的資源委員會,然後他就可以運用學校的系統來解決一件事情,而不是把這件事情,直接就給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
文化大學學務長 李亦君:「有些事情可以質化、有些事情可以量化,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其實更能夠了解,我們要提供什麼樣的協助給這些原資的孩子,當有了數據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讓自己做一些的進階。」
原資中心期盼能建立校內良好的資訊系統,在保護學生個資的情況下,仍能互相連結輔導資源,讓原資中心的功能發揮最大效能,也讓學生在求學的過程,能無後顧之憂地享受校園生活。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