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教育在中小學和高教現場都面臨挑戰,立委蘇巧慧點出,國中小實施原住民族教育的「原住民重點學校」機制,是以原民學生人數或比率作為門檻欠缺彈性,導致門檻邊緣的中小學無法長期推行原住民族教育。
原民會教育文化處長 陳坤昇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蘇巧慧:「(我們其實過去很多委員,都有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原住民學校原住民師資的比例問題,問題在哪裡,問題就是地方政府在晉用原住民的師資上,一直沒有辦法去符合這個目標,接下來它99人,就不是重點學校了,所以它的師資就要重新調整。)對啊!然後它能夠補助的計畫也不一樣啊,怎麼會差一個人,差一個人那整個狀況就不一樣了,對原住民孩子教育的延續性,沒有一貫性。」
除了中小學,原住民學生在高教現場也是困境重重,立委徐欣瑩指出校園歧視的問題,以及原民大專生的休學率與退學率高於平均值,各大專院校的的原專班沒有統一的標準把關,充滿隱憂。
原民會教育文化處長 陳坤昇 VS 國民黨立法委員 徐欣瑩:「(原民專班我們原民會每年都有固定的補助,來協助他們開辦相關的。)好,你都補助,你現在就告訴我有錢,有錢我們應該要有年度原民專班的評鑑機制,那納入學生支持成效與後續追蹤的一個機制,你們要有這樣的一個數據,或者是要這樣去了解。」
完善的法規與評鑑機制,才能讓原住民學生兼顧文化與知識技能,原民會表示會多與其他部會協調合作,讓原住民族教育更健全。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