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政府上台,台灣社會期待的轉型正義,視為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首要任務。近年來,立法院多次想要修改「野生動物保育法」,放寬原住民狩獵限制,卻引發動保及環保團體的激烈反彈,遲遲無法修法,台灣社會還是陸續衍生出一連串狩獵爭議。該如何拿回原權、拿回狩獵權,取得社會共識,結束這長達十幾年來的狩獵之爭,成了台灣社會迫切面對的轉型正義課題。
總統蔡英文表示:「我代表政府向各位道歉。」
這一聲道歉,開啟了國家與原住民的共生和解之路,設置了「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但政府改造,仍需要一股由下而上的改革力量,新政府上任之後,幾位族人依據原基法中的共管精神,與林務局開啟了「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計畫」,努力朝向「自己的狩獵可以自己管」的目標邁進,目前已經在全台蔓延開來,超過20個地區進行試辦。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明:「我們就是希望說,在肯認原住民族,對於自然資源的權利前提之下,我們就逐步地、更積極的來跟原住民族攜手,怎麼樣可以去回復到,過去不管是在生活的傳統,或者是其他方面,對於這些山林資源的利用,當然我們其實一開始,也透過非常多對話的機會確認了,我們跟原住民族共同保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永續。」
過去,林務局面對原住民狩獵議題時,礙於法令限制,大多採保守態度處理,原住民權利與法律權利就像兩條平行線,難以交集。反觀今日的狩獵自主管理制度,提倡的是,政府承認部落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集體單位,進行實質管理,政府端藉由與部落簽訂”行政契約”,來確立部落與政府兩端的具體合作事項,區分彼此之間的責任與義務。
林華慶補充:「那我們怎麼樣讓狩獵,在一個經由法律的調適,在法治之下,它可以是光明正大,大大方方地去進行,而政府作為自然資源管理者的角色,怎麼樣可以從旁協助。」
行政契約的簽訂,肯認原住民是山林的主人,政府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因此契約中最重要的狩獵自主管理公約,全權交由部落內部組織,因地制宜來訂定,藉此彌補現行法令的侷限性,也讓同一套管理辦法,保留各自族群的文化性,讓狩獵權利往前邁進。
林華慶說明:「這幾個階段,它就會落實在我們的狩獵,原住民族狩獵管理辦法裡頭,這個就會藉由法制化的程序,來確保它就不會再是一個試辦的計畫,最快什麼時候可以預見這樣的事情可以被看見,老實講,我覺得明年應該會有機會。」
展望2022年,林務局的下一步,目標就是和部落簽訂行政契約,放入法律權利,成為實質政策,重新縫合原住民跟山林之間的親密關係,從狩獵開始,一步步落實原住民自治的新藍圖。
林華慶補充:「那未來可以去把自主管理的範疇,從狩獵更加的擴大,由原住民族跟政府一起,來共管山林,來共享山林。」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