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22日舉辦論壇討論落實族群平等議題,除了回應過往學生對「歧視爭議」的訴求之外,也期盼在營造文化安全、友善校園找出方法;有學者以制度、規則設計的背景,探究歧視發生主因。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俊宏:「原住民的知識主權如何被彰顯,事實上是要透過在校園裡面,很多的規則的重新制定,才有辦法讓它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脈絡,這邊當然就不會純粹只是一個中心,而可能是需要有一個全校性的制度上,配套來進行調整。」
尊重原民知識主權,也讓原住民族成為知識生產者,會中也從國外經驗分析,包含校園中的文化場域設計,以及社區進入校園的參與與學校課程設計、討論碰撞火花。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所有的都是一個圈、一個環,因為我們的學習就是在日常當中學習的,所以有很多文化課程或是知識,或者是說包含我們如何跟人家講話等等的知識,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我們進入當代的社會,我們變成在體制裡面是僵化的。」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李宜澤:「怎麼樣去想像說,這樣的思考放在整體社會情境下,包括說轉型正義跟原住民的關係是什麼,包括環境變遷跟原住民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風機核能,這些都可以以原住民的角度來思考,它會出現在什麼樣的問題裡面。」
另外學者們也提到正視原住民族創傷,以及結構性的不平等,或許能找到問題的根本,並從中和解,形成與原住民族的夥伴關係,進一步消弭族群歧視。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