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展覽

國際小米年 植物園辦展覽秀部落原生文化

頂著烈日陽光、彎著腰低頭採摘小米,這是林試所響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訂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攜手南投信義的卡里布安村,種植來自卡里布安的小米、分岔小米等五個品系,並在台北植物園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部落族人北上共襄盛舉,分享採小米的心情...。

南澳泰雅傳統女性編織展 蘭陽博物館登場

來自宜蘭縣泰雅族南澳群以「月光下孕育的溫柔-南澳泰雅傳統女性主題展」在蘭陽博物館9日正式開展,描繪4位平均年齡約90歲南澳泰雅族女性耆老的生命故事,親手編織的大型織品,代表南澳群特色織紋的傳統服飾,透過部落至今的生命經驗,述說傳統部落文化的故事,讓大眾深入瞭解泰雅傳統文化。

故宮攜手政大辦展覽 用原民視角寫歷史

說到「番」這個字,當代原民共同的印象可能會是被歧視的經驗,但在中國清朝時期,是用來稱呼中國帝國邊界的民族,那麼台灣原住民族自己,又是如何分類人群?從當代原住民族的視角出發,故宮博物院攜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舉辦《逆寫帝國與當代實踐》展覽,攤開清代的歷史文獻,要用族人的觀點,寫出自己的歷史。
阿美族

【阿美族語】O pacedi to faloco' no mato'asay tadakalimelaan kamo|「家有老如有寶」 部落耆老即生活文化導師

文化介紹
小辭典
  1. Ira ko mato'asay i loma' i ta:dakalimelaan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2. Ta:dakalimelaan ira ko mato'asay i loma'
    家裡有長輩 值得珍惜的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