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下來呈現三種顏色的布料,是利用芭蕉纖維製作而成的芭蕉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合辦「野芭蕉的形狀」展覽,也邀請到日本沖繩職人共同探討芭蕉纖維的傳統工藝應用,深化台日纖維工藝技術與文化交流。另外,現場也讓民眾親自參與這項傳統工藝的手作活動。
民眾 余同學:「開心,然後我學到造紙可以有很多方法,我還知道就是有什麼材料可以做紙,然後發現很多,例如說芭蕉的葉子,還有竹子的莖。」
這次展出了日本沖繩歷史悠久且具代表性的纖維工藝品,並且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大家了解多元媒材也希望擴大民眾對於纖維的認識。
導覽員 葛興緯:「展覽我們也展出了各種的一些芭蕉的加工製作方式,跟紅型染液這種製作的方式,那也展出了這些芭蕉紙,以及這些紅型染布所製作成的這些和服,那希望透過這種加工的方式,去讓大眾可以去理解到,說沖繩在地的芭蕉工藝的取線,這個技法是如何去製作而成的。」
而在早期台灣已有花蓮新社噶瑪蘭族利用香蕉絲纖維來織布的工藝,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也提到,不管是芭蕉絲或香蕉絲都能應用製成生活用品,未來也希望可以依據原住民工藝策劃展覽,讓大眾可以看到更多元的工藝技法以及藝術文化。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