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南澳泰雅傳統女性編織展 蘭陽博物館登場

大綱

傳承傳統的織布文化,南澳泰傳統女性主題策展,今天(9)在宜蘭縣蘭陽博物館正式開展,呈現泰雅族南澳群4位平均年齡90歲的女性耆老為主角,由她們的生命歷程與故事出發,讓民眾了解泰雅族女性在傳統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及生活必備技能與知識,傳達泰雅族美麗又溫柔的文化內涵。

來自宜蘭縣泰雅族南澳群以「月光下孕育的溫柔-南澳泰雅傳統女性主題展」在蘭陽博物館9日正式開展,描繪4位平均年齡約90歲南澳泰雅族女性耆老的生命故事,親手編織的大型織品,代表南澳群特色織紋的傳統服飾,透過部落至今的生命經驗,述說傳統部落文化的故事,讓大眾深入瞭解泰雅傳統文化。

耆老 Sayun Yawi(池蓮花):「衣服以前媽媽做的給它留起來(給)我們,差不多15歲(學織布)初學開始,沒有織布的話,不能跟男孩結婚,很高興還有那個學校的小孩子,孩子都是會(學)做(織布)。」

耆老 Yusan Piho(張陳探珠):「我很高興,我的孩子五個,很久很久(製作衣服時間),沒有算過做完一件衣服要多久。」

這次策展團隊是來自一群年輕南澳群當地泰雅族女孩,以女性觀點出發,運用影像、訪談及文物,記錄宜蘭南澳泰雅傳統女性文化特質,特別以菱形凸顯四位耆老的特色,並以月光貫穿整個展場,月光像是一種指引,指引著族人聚在一起,指引著她們編織美麗的圖紋,指引她們把文化傳承下去,流動著,溫柔地相互牽連。

策展人 Yagu Yurow:「我想要把算是我們最年長,老人家這些智慧呈現出來,可以透過們四位耆老的特質,然後還有她們的生命故事,特別是在菱形紋的最外面,把他們四個人的各個特色,把它呈現出來。」

蘭陽博物館館長 陳碧琳:「除了男性的藤編獵手之外呢,那女性的部分是不是可以有一個,不一樣詮釋的角色,所以我們部落的女姓長輩們,介紹出來就覺得非常好,然後就由他們那邊作邀請跟策展。」

陳碧琳指出,南澳泰雅族部落,除打獵文化之外,一定要認識的就是織布文化,傳統泰雅族女子成年前必須習會完成織布之傳統技藝,具體呈現在地部落知識與特色,及與土地的重要連結。展覽從即日起展出至九月五日。

責任編輯:亞朗

相關文章

阿美族

【阿美族語】O pacedi to faloco' no mato'asay tadakalimelaan kamo|「家有老如有寶」 部落耆老即生活文化導師

文化介紹
小辭典
  1. Ira ko mato'asay i loma' i ta:dakalimelaan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2. Ta:dakalimelaan ira ko mato'asay i loma'
    家裡有長輩 值得珍惜的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