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天,我這麼年輕的女孩子、我清白的身體被日本軍人給這樣性侵害,我的顏面無地自容,我一直問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我的命很苦?
坐下聆聽,阿嬤沉痛的親身經歷。當年正值花漾年華的已逝慰安婦阿嬤Iyang Apay,原本應該如同蝴蝶翩翩飛舞,卻在17歲時,遇上生命重大轉折。因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在台灣推行慰安婦制度,強徵年輕少女被迫為日軍提供性服務,而台灣本島,以原住民為主要受害者。
這血淚斑斑的歷史,藉由照片、電報清楚佐證,脈絡化地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內呈現。再走進屋裡一看,這裡就像阿嬤曾經封閉的內心,字句控訴著日軍暴行,但仇恨傷痛也在她們心中,長出力量,要為更多遇難同伴,勇敢發聲。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長余嘉修表示,「走出阿嬤的心房,這間屋子之後就會到第四區部分,面對歧視的韌性,當阿嬤她們願意站出來,控訴日本政府的這些慰安婦制度之下的人權迫害的時候,一樣她們也會受到很多的質疑。」
雖然自從1992年,那場黑幕之後的記者會,阿嬤們挺身揭露,這段被大環境噤聲的歷史傷痛,卻也迎來排山倒海的質疑批評,但在婦援會長期陪伴下,他們看見並且記錄這群阿嬤堅韌的生命品格。
婦援會綜合規劃室組長余嘉修還指出,「目前的課綱裡面其實對於慰安婦這個議題,已經越來越淡化,所以婦援會還是持續在做,慰安婦議題應該納入課綱的倡議,另外一部分我們以實際行動,可以到校園去推廣人權教育。」
儘管婦援會過去受到疫情衝擊,在營運經費吃緊的多重壓力下,不得不將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休館,但歷經300多天等待,「阿嬤家」終於找到新館,並在10月27號起,以嶄新風貌與社會相見。
雖然目前僅開放周一到周五,團體採預約制,個人可自由參觀,但婦援會透露,未來不排除延長到週六,讓更多人走進認識阿嬤的故事。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