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致力於將泰雅族傳統文化復振的「泰雅族語言推動組織」,在暑假期間開設課程,教導學員如何應用「GIS技術」重製部落地名,並邀請具部落地圖製作經歷的專家學者帶領操作,與學員一同完成互動式電子地圖。
泰雅語推組織專案行政 Sugiy Tosi:「我發現透過這項數位技能建置,讓孩子能夠更熟悉地圖的點線面
,因而學習得更快!」
而桃園長興原住民實驗國小校長,也帶著老師們一同參與,希望將文化知識帶回校園,讓更多孩子從地名中認識族語與歷史。
長興國小校長 邱芬蘭:「透過這個技術,可以把我們族語的地名,也標示上中文地名以及部落地名的由來,我覺得才是一個可以讓一般民眾,或是我們自己學校的小朋友去學習。」
泰雅語推組織專案行政 Sugiy Tosi:「希望這一次之後,當這些老師們回到學校時,都能夠各自建置自己的校園地圖,甚至是最後把整個復興區的所有部落的地圖能完整地建置出來。」
在課堂中,學員透過地名調查、資料蒐集,聆聽長者口述,挖掘地名背後的故事,也進一步認識泰雅族語言的演變與歷史背景。
學員 Batu(莊翔騰):「就是認識自己,因為有些老人家也不知道,要一直去挖,就是要一直去問。」
一步步地教學、一次次的回溯,不只讓部落地圖再次被建立,更讓文化記憶與祖先的足跡,重新在新一代的手中被拼湊出來。
責任編輯:Mu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