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悠閒停留,偶爾低頭吃草。近日,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的工作人員發現周遭有蹄印、排遺,李樹、山櫻花、野蘋果等植栽的嫩葉也被啃食,確認就是台灣水鹿。水鹿的現身也顯示近幾年來,樣區內自動相機更有頻繁拍到水鹿的趨勢。
農委會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助理研究員 蔡繼鋒:「不管是出現的數量還是牠出現的頻度都慢慢地增加,會讓我們覺得蠻高興的;野保法實施了之後,牠的族群數量有逐漸回復穩定的趨向。」
試驗站位於高雄藤枝地區,20多年前開始設置自動相機、長期監測生態,初期只在海拔1800公尺以上發現台灣水鹿,近年來更常在1600公尺以下看到,顯示中海拔族群有往低海拔擴散的現象,目前群族逐漸恢復雖然可喜,但在登山活動興起後,其實也增加了人與動物間的接觸與風險。
農委會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助理研究員 蔡繼鋒:「當水鹿和人類的距離太近時,因為牠們體型很大,人是完全沒有辦法徒手去隔擋牠的衝撞,保持距離才有尊重。」
臺灣水鹿是臺灣特有亞種保育類、原生最大型的草食動物。早年遍布全台,分布在海拔300公尺以上,卻因棲地破壞、人為獵捕,數量銳減只侷限在2000公尺以上山區,數十年來重視保育有了轉機。特生中心提醒,接下來人與動物衝突、可能衍生的意外事故,都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