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2全國文化會議,5月28、29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以文化生活跟文化生產為兩大核心,辦理分區、專家論壇。在分區論壇上,就強化在地文化歷史、台灣文化價值轉譯與應用、推動文化跨域跟國際合作、青年參與及文化平權4大議題,進行激盪。其中,有學者建議,再造歷史現場,融入生活場域文化效益,像是石門戰役紀念雕像的設立,促成民眾對恆春半島多元族群的了解。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祕書長戴寶春解釋:「重新對牡丹社事件有新的一個做法,也建立了紀念館,其實帶動了整個恆春半島的文化旅遊,甚至也讓台灣重新去思考,過去的歷史事件當中,去思考台灣跟琉球、跟日本的關係。」
全國文化會議是文化基本法通過後首度舉辦,也是四年一次制度性會議,這次主題為文化生生不息,也會針對影視音產業、文化數位傳播,跟科技應用等六大產業領域,讓產官學進行充分對話,強調文化產業面的議題。文化部希望透過反覆討論、爬梳,跟各界意見蒐羅,試圖為產業現況問題,找出解決且可行性的政策參考。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明:「去連結我們在地的歷史,跟未來還有跨域,橫的縱的,聽取大家的意見,怎麼樣讓我們的文化,在台灣這塊土地的,土地人民生活當中,再去演繹去傳承去創造,發展新的一個文化未來。」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從法制面、組織面,也各方面包括,連場域在這幾年國家用,非常大的努力預算,也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都一一完成。」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透過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等法制建置,陸續完成文化推廣中心設立,跟文化場域升格,並推動原住民族語振興,發展國家的文化資產。對於會議總結文化部將提出回應,並將具體研擬施政計畫落實執行,打造全民的文化政策。
責任編輯: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