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上播放著學員分享學習織布的感想影片,走進展場,泰雅族傳統織布地機靜靜坐落在地上,周圍擺滿一件件色彩鮮明的泰雅族傳統服飾。這場以「Tminun織・嫁妝」為主題的展覽,由泰雅族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Bakan Nawi攜手學員們,展現師生三年來累積的心血與文化實踐。
泰雅族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他們(學員們)跟我學的技術,也已經達到技術高超的地方,所以我把這些種籽跟我自己一起聯展,大家一起去傳遞這樣的文化。」
對Bakan Nawi來說,織布不只是手藝,更是一段與家人緊緊相連的記憶。她回億,兒時最難忘的,就是在嬸婆的地機旁,聽著布料交織的聲響,而這樣的聲音,成了她一生的召喚。
泰雅族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它會發出bung bung bung bung的聲音,而且我覺得這麼簡單的工具,可以織出那麼複雜的圖紋,這個是讓我非常好奇、也很想學織布的原因。」
如今,Bakan Nawi將這份技藝與感動傳承下去,也讓社會大眾看到文化持續延伸的力量。
宜蘭縣議員 游吉祥:「來讓我們的其他族群,甚至於我們國內外的好朋友們,共同來感受到泰雅族文化在編織這個區塊的真、善、美,讓感受原住民泰雅族的獨特跟美的地方。」
這場從9月14日到22日的展覽,不只是作品的展示,而是一段文化的見證。織布的聲音,從過去到現在,經過雙手再一次被延續,讓更多人看見泰雅族文化的堅韌與美麗。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