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巒群布農族小學布農族石板家屋,部落耆老以傳統儀式為家屋祈福,並在各個梁柱上沾酒;長者最後站在石板屋屋簷將糯米拋下讓孩子們接住,象徵家人彼此的團結與黏著力,孩子接住糯米象徵文化的傳承與守護責任的延續。
太平國小校長 余貞玉:「大概在百年前,我們前面一個舊基地、就在這一片山,Istasipal家族就在這個淺山、Tanapima家族在那個方向、Naqaisulan可能就是從那個拉庫拉庫溪那邊過來,所以這個家屋的建造不只是一個建築物,我們在事前的準備還有課程的結合,都是一個非常緊密的工作。」
傳統石板家屋建築,在卓溪鄉甚至布農族社會中已經微乎其微,卓溪鄉太平巒群布農族小學這2年轉型成為布農小學之後,更加重視學生的族群文化教育,透過教育部以及縣府的經費支持,希望藉由富有文化意義的傳統家屋,提升學生對文化課程的學習。
卓溪鄉民代表會主席 李桂英:「通常我們只看到,可能會在早期在山上;總算可以在社區、在部落、在學校就看到這樣的工法,非常特別!我剛在想說那個怎麼沒有滾下來。」
卓溪鄉鄉長 田桂花 :「很多的工藝,我們很多的族人、甚至青年都是只是在綁鋼筋, 我們很多裝置的藝術都不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這個很可惜;但是很開心,我看到我們貞玉校長在藝術的部分,加強了很多孩子在這方面的不足。」
傳統家屋在部落耆老以及學者的把關下,依循許多傳統工法來建造,因此也是復原度相當高的布農族石板屋;校方期待這座家屋不只是助於學校的文化教育,也歡迎鄉內或是整個族群都能一同來觀摩、學習,對族群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也將珍貴文化保留傳承。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