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黑熊的出沒與人的衝突問題引起關注。而林保署在16日也公布自2011年以來的監測與紀錄,發現台灣黑熊族群數有擴增的趨勢,並且活動範圍也從高海拔地地區,擴及至低海拔區與更多鄉鎮。
林保署署長 林華慶:「包含目擊、包含自動相機拍照,也包含近幾年有通報救傷,總共有2034個點位,我們就可以看到前期,也就是2011到2017的階段,總共是有11個縣市,17個鄉鎮有黑熊的紀錄,後期2018年以後同樣是11個縣市,但是已經有擴增到27個鄉鎮。」
林保署表示,近年來低海拔地區出現的台灣黑熊數量增加,並非因為高山環境惡化導致牠們下山,而是因為台灣的森林棲地整體上已有顯著改善。隨著黑熊族群數量增加,也逐漸接近人類生活圈,當前的首要目標就是實現人熊和平共處。學者指出,大眾應打破「黑熊不會傷人」的迷思,同時也必須落實食物管理。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 林良恭:「政府在推動所謂幫民農解決很多問題的話,其實都很厲害,那(林保署)花蓮分署,最近也希望我們幫他們做有關山豬吊的防治過程中,我們也是(做)低矮式電牧柵欄,那我們現在不只是說我們去做,我們培訓當地原住民的部落,他們也有這個能力,自己也可以去架低矮式電牧柵欄,現在我們希望把這樣的一個所謂比較安全性的隔離,人跟熊之間的工具,讓我們原住民部落他們也可以學習到。」
除了完備全台的野生動物監測網,而最關鍵的還是針對人熊和平共處,包含了與在地居民合作、推廣改良式獵具等各項工作。而未來對於捕捉過後的野放風險,也將借鏡國際,建立更嚴密的評估標準,並且規劃短長期的黑熊照養空間,期盼在公私協力下,能夠落實安全永續的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