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灣黑熊族群數擴增 現況保育政策說明

大綱

台灣黑熊逐年增加,活動及生活範圍也擴大,林保署也針對從過去至今的紀錄與統計,做現況的保育政策說明,期望人熊和平共處,未來也將持續精進管理機制,打造安全的生態環境。

近期台灣黑熊的出沒與人的衝突問題引起關注。而林保署在16日也公布自2011年以來的監測與紀錄,發現台灣黑熊族群數有擴增的趨勢,並且活動範圍也從高海拔地地區,擴及至低海拔區與更多鄉鎮。

林保署署長 林華慶:「包含目擊、包含自動相機拍照,也包含近幾年有通報救傷,總共有2034個點位,我們就可以看到前期,也就是2011到2017的階段,總共是有11個縣市,17個鄉鎮有黑熊的紀錄,後期2018年以後同樣是11個縣市,但是已經有擴增到27個鄉鎮。」

林保署表示,近年來低海拔地區出現的台灣黑熊數量增加,並非因為高山環境惡化導致牠們下山,而是因為台灣的森林棲地整體上已有顯著改善。隨著黑熊族群數量增加,也逐漸接近人類生活圈,當前的首要目標就是實現人熊和平共處。學者指出,大眾應打破「黑熊不會傷人」的迷思,同時也必須落實食物管理。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 林良恭:「政府在推動所謂幫民農解決很多問題的話,其實都很厲害,那(林保署)花蓮分署,最近也希望我們幫他們做有關山豬吊的防治過程中,我們也是(做)低矮式電牧柵欄,那我們現在不只是說我們去做,我們培訓當地原住民的部落,他們也有這個能力,自己也可以去架低矮式電牧柵欄,現在我們希望把這樣的一個所謂比較安全性的隔離,人跟熊之間的工具,讓我們原住民部落他們也可以學習到。」

除了完備全台的野生動物監測網,而最關鍵的還是針對人熊和平共處,包含了與在地居民合作、推廣改良式獵具等各項工作。而未來對於捕捉過後的野放風險,也將借鏡國際,建立更嚴密的評估標準,並且規劃短長期的黑熊照養空間,期盼在公私協力下,能夠落實安全永續的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