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地理位置,地熱開發被各界認為極具潛力,尤其又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高度重疊。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指出,地熱被聯合國評比,是最健康、對環境最友善的綠色能源,對原鄉產業發展同樣有助力。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王守誠:「例如說發完電的熱能,它大概就是八九十度的條件,八九十度的條件他(族人)要做烘乾,甚至做咖啡烘乾茶的烘乾,它都是非常適度的熱源,所以它其實是可以銜接到我們目前的產業。」
不只是產業的發展,對於在電力供應相對不穩的原鄉地區,在各種災情之下,地熱也能是自主、穩定的基載電力來源。不過台東大學助理教授林嘉男認為,台灣整體的地熱發展,政府部門缺乏一套完整布局。
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系助理教授 林嘉男:「北部區域的縣市政府、東部的縣市政府或者是在南部、或者是在山區的縣市政府,那它應該要有不同的戰略思維,那同樣的原住民族委員會對於原住民族地熱,它不會只是作為發電跟賣電,它同時要帶動原住民集體產業的發展,那這些其實就是我們提到主管機關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而且要及早來做政策上的引導。」
林嘉男指出,地熱開發屬於「特定區域」優勢,但當缺乏政策規劃等配套,開發商與當地部落產業沒有任何連結,這股優勢就容易轉為壓力,地熱開發成了個案、市場經濟導向。台東金崙村長陳志偉指出,現階段僅靠部落直接與開發商對話,就很常有彼此溝通不良的狀態。
金崙溪流域聯盟召集人 陳志偉:「可是缺少的就是有關單位來去搭建這個橋梁,所以會讓我們覺得每次在做溝通的時候,都有很大的一個、很大的一個怎麼講,大家都會彼此不了解,我們原住民有原住民的觀點,那廠商他考量的絕對是他自己個人的利益。」
要跳脫這樣的僵局,林嘉男認為就要有政府機關的參與,無論是原民會、經濟部或是國發會、地方政府等,規劃出整體政策、法制,或協力發展成功的自主方案作為參考,否則原鄉發展地熱的優勢,將隨著時間逐漸逝去。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