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其實我們那個年代,對我們的gaga還是滿尊重的,而且我們不敢去踰矩這樣子,後來我教了這個織布之後,可能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或是怎樣,整個女生不見得喜歡織布,那男生呢、願意來學,但是我那段時間我還是不敢去做,這樣教男生織布的這種想法我還不敢,因為教我的那些耆老都還在,因為他們都會看。」
站在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泰雅傳統文化社會裡的男女分工,走到了當代,有沒有一種可能,實現多元性別價值,創造一股新的力量,讓文化得以繼續實踐下去?這是由成立14年的傳源文化藝術團,今年年度製作的原創音樂劇《織男.彼赫巫》。
傳源文化藝術團藝術總監 Bawxin Suyan:「在新社會的來臨,那我們看到了更多當代原住民年輕人,不管是在文化上或是在生活上的一些改變,所以我們在這幾年我們發現、也不是說發現,這幾年感受到開始有所謂織布的男生的一個現象,對於我們來講,我們過去是做比較泰雅族文化傳統展演,好像這件事情可以拿出來跟大家做討論。」
努力走在文化實踐者的這條路上,傳源文化藝術團每一部作品,都是經歷長時間深入部落田調採集,再透過藝術表現,達到傳承文化的意涵,但今年他們以泰雅族傳統織布為題,嘗試與社會對話,在時代洪流裡的多元性別與文化之間的碰撞。
南澳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我有一個屏東的學生,他是唯一的男生,他很會織布、他學很快,高機啦!他自己那邊、他是魯凱族的。他的阿嬤留給他一塊織品,他的阿嬤也過世了,他就問我說願不願意教他?
「那個時候很掙扎但是我又很想幫他,好啦我就坐火車、從南澳搭火車要到花蓮換車,從花蓮坐到屏東那個路程真的是、我真的很掙扎,然後又一直對祖靈對話,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做這件事情,因為過去我們的gaga就很嚴重,你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會降臨到你身上,或者是家人都有,所以我很掙扎,後來我就想說為了要幫他、試試看吧!」
傳源文化藝術團藝術總監 Bawxin Suyan:「可能在文化上面就是一個比較被孤立的一群人,所以我覺得其實傳源本身的確,在織男(作品)上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也會擔心說、我們做這件事情會不會有更多聲音,其實我覺得在這個聲音上面,他還是必須要讓大家知道,因為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性別議題不分族群,當代原住民社會面臨的文化挑戰,不只發生在泰雅族部落,相信在全台灣、全世界也都有類似經驗。透過音樂劇的專業製作,近期傳源也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百萬集資,希望能更完整地從族群觀點出發,與部落、大社會進行對話。
《織男‧彼赫巫》製作人 Yumin Lakis:「我們團14年,為什麼前14年都沒有上過集資平台,但我們作品還是可以出的來,那為什麼我們這一次作品就需要集資,需要大家的力量來一起去把它完成?那這次的作品那是很大的,不管是在演員、導演,我們在這整個技術配置是請專業性的進來做,因為那是第一個泰雅族的音樂劇,那這個音樂劇它也不是純泰雅族的議題,我們是藉由泰雅族的文化,就是現代文化跟傳統裡面的衝擊,我們會探討很多面向,就是不管是多元性別還有就是現在跟傳統一個拉扯過程,那我們現在走回來是、現在的原住民文化,怎麼在現在生存。」
gaga的規範能否與時俱進?藉由這部泰雅族音樂劇,開啟與部落長輩對話的橋梁,也希望藉由多元性別議題,讓每位觀眾從中獲得啟發,一同建構新台灣的多元價值。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