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影響,近年國內外森林大火頻傳;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103到107年平均每年國內就有41件森林火災,而近年就有高達97%是人為因素,其中以祭祀還有燒墾行為居多。
南投埔里工作站森林護管員 Piha(古仲凱):「一般森林火災可能是在比較偏遠地區,我們曾經也有坐過直升機坐到現場的,那也有曾經走過兩天才走到現場的;有時候一秒鐘,(火)它可能三公尺的距離火就過去了這樣子。」
像是發生在110年的南投魚池大火,受災面積將近13公頃,面對山區高低落差、救災困難,救災人員不分晝夜一連五天才控制火勢,魚池國中甚至是放了全台第一個火災假;防患未然,適逢清明連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森林火災防救主題展」,透過互動式裝置、救火裝備展示,帶領民眾跟隨森林護管員的腳步,了解防森林火災、防災與救災等相關知識。
台中麗陽工作站森林護管員 Watan(孫嘉祥):「基本上火的一個組成的元素就是火三角:空氣、燃料還有熱源,平常就是要多多地去維護我們的環境,一些枯枝落葉我們會把它集中,或者是說我們會設置一些器具在我們可能平常馬上隨時可以用的到的地方,甚至於我們會把雜草事先把它移除。」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 廖一光:「近年就是有跟中興大學合作設置了林火風險的評估系統跟氣象的結合,我們預估說哪些地方(是)森林火災的高風險地區,再透過災防細胞的告警簡訊,讓民眾知道說你所處的位置、你已經進入到森林火災高風險的地區。」
像是鋤頭、耙子等農用器具,其實都是森林護管員在深山救火時開闢防火線、移除燃料的好幫手;藉著科技輔助,也希望降低人為火災因素,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森林與環境危機。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