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的見證之下,董事長逐一頒贈聘用證書給24位董事,象徵「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正式成立;立法院長游錫堃也親自到場祝賀,現場氣氛溫馨隆重。
回顧噶瑪蘭族正名運動,在偕萬來老先生帶領著族人從尋根、採集,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2002年12月25日正式認定為台灣原住民族群的第11族;雖然最後在2008年不幸病逝,但是在族人持續努力之下,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也在去年12月25日花蓮完成登記立案,是歷史的巧合、也是上天給噶瑪蘭族特別的禮物,成立博物館也是現階段目標之一。
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Bauki Angaw (潘朝成):「當然它是各個噶瑪蘭族協會的一個後盾,原則上就是要讓它壯大,也因為剛成立還年輕,一直在思考未來要怎麼做;我心裡認為應該要有博物館的概念,目前是這樣。」
立法院長游錫堃指出,噶瑪蘭族過去受到威權欺壓,導致宜蘭地區還有一部分族人無法取得原民身分;期待接下來2025年原身法有望進一步修法來有所改變,而噶瑪蘭族基金會也成為族群內部的重要民間機構。
噶瑪蘭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Bauki Angaw (潘朝成):「董事的成員包括北部、宜蘭還有台東有噶瑪蘭族部落的人,我們都有邀請;所以以後做的計畫會擴大到整個台灣這個層面。」
立法院長 游錫堃:「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在2025年、大法官會議解釋2025年之前要修法完成,只要修法完成以後,應該對噶瑪蘭族的復名會有幫助。」
此外董事長Bauki強調,基金會未來也會聚集關心族群事務的人才,透過這個平台一起努力與當代對話,永續噶瑪蘭族文化。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