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跑、一下跳,這裡摸一下、那裡也要碰一下,無論如何小朋友就是靜不下來,這個時候家長或許會認為孩子只是調皮,但很可能小朋友是罹患了過動症,若沒有獲得適當治療,嚴重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那家長到底要該如何來判斷,孩子究竟是調皮還是罹患過動症呢?
台東馬偕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莫嘉敏:「過動症常常會伴隨注意力不足,你發現他除了過動之外,有伴隨常常分心、常常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然後你怎麼講,你怎麼教,好像都教不來。」
過動症除了是孩子行為表現衝動、好動,經常無法靜下來做事,同時也伴隨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像是經常忘東忘西、遺失物品,或是沒辦法完成作業或家事等,若孩子同時出現以上徵狀,就要注意是否罹患了「ADHD」,也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而患者通常是因為腦部發展異常或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所引起。醫師表示,4到6歲的過動症孩童主要以行為治療為主,6歲以後才建議配合藥物控制。
台東馬偕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莫嘉敏:「這個過動症其實在醫學上面沒有辦法用抽血或者是用腦部去電腦斷層去看他是不是過動症,所以家長真的必須要把孩子帶來診間。」
依據衛福部統計,過動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5至7%,以6至18歲的學童為主,尤其小學階段是黃金治療期,若家長輕忽或擔心孩子遭受排擠而不願面對,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甚至會出現憂鬱、焦慮及反社會行為,呼籲有徵狀時盡早尋求醫師評估,即早治療就能獲得良好改善。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