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湯英伸事件,因著被剝削、歧視而引發悲劇,開啟國內對於勞工權益、死刑等法律議題展開長年的爭辯,而影集八尺門的的辯護人,延續著湯英伸事件的背景脈絡,編撰成小說拍攝成影集,訴說一名在台的印尼籍漁工,殺害阿美族漁工的死刑案件,導演唐福睿期盼從當代多元族群的角度看死刑議題。
導演 唐福睿:「最早設定是要寫死刑的議題,講到死刑它其實是對一個人的總體檢,覺得過去台灣很少有
戲劇作品也好、文學作品也好,他們講到死刑是從族群的角度去切入。」
除了勞工權益、法律層面,導演表示劇中大量的族群議題,是劇組成員較少觸碰的,也趁這次機會給劇組一個提升文化敏感度的機會學習。
導演 唐福睿:「裡面還是有很多跟我距離比較遠的元素,包含原民、移工這兩個,會是我覺得對我也好、對整個劇組也好,都是比較大的挑戰,教育我的導演組關於文化上的、關於語言上的,甚至是宗教的東西。」
對此,阿美族演員范逸臣也坦露,在都會區求學過程中,因族群身分、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微歧視經驗。
演員 范逸臣:「在當時我確實是少數,那他們對我的不了解(我認為)也是合情合理,對我有一些既定印象,我想那也是合情合理,但我也可以視為歧視,但我是沒有特別感受到這麼惡意啦。」
劇中勞權議題、族群間的矛盾拉扯、政治與法律的碰撞,也描繪出社會的真實樣貌,然而,是否能促進社會反思,什麼叫做公平正義,范逸臣與導演都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演員 范逸臣:「如果藉由戲劇去表達出來之後,大家才會知道這些比較不常被看見的,這些角落的朋友也好、這些原住民朋友也好,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戲劇才有讓人家思考的機會,那你有了思考才會有對話的可能。」
導演 唐福睿:「但是我非常期待大家看完以後,可以思考其中很多(議題)包含移工漁業、死刑、法律等等,假如說大家看完這個影集,能夠看見房間裡面的大象,能夠看到其實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但我們過去一直視而不見的東西。」
大量的議題素材,編織成一面錯綜複雜的網,沒有非黑即白的清楚界線,模糊的公平正義卻也真實存在,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也將再度掀起思辨的浪潮。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