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居民:「賠償以外,那是不是要面對現在光復鄉的現況就是這樣蕭條,只要大概6點、7點全部又回歸到好像我小時候一樣,有一陣子也是這樣黑黑暗暗的、路上都沒有人。」
鄉民訴說目前光復鄉百業蕭條、委靡不振的現況,內心感到憂鬱,因此建議由鄉公所及鄉代會共同組成國賠的專案小組,一起商討準備程序及未來訴訟策略;此外,有民眾提出從縣府明年新增的148億元統籌分配稅款,提撥經費成立鄉內的發展基金,全面地幫助災區。
光復鄉居民 Isak Panun(蘇建昌):「光復鄉的產業發展基金,那個(縣預算)140幾億提撥20%到25%,那商家是不是有更多的利益來去幫助?這才是在重建家園跟產業的一個很好的空間。」
鄉長提到除了馬太鞍溪疏濬外,加農溪、馬佛溪、光復溪因為長年沖刷、土石淤積高,現在也需要相關經費支應疏濬;而經濟復甦、安置收容場域優化、中繼屋建置等重建需求,幾乎囊括到方方面面,因此舉辦共識會蒐集各界意見。
光復鄉長 林清水:「災區的共識,希望政府可以幫我們做什麼事情把他一次性地來統籌、來記錄、來反映給相關的單位,希望政府特別條例的270億可以花在災區裡面。」
根據統計,堰塞湖洪災造成89戶房屋嚴重受損、500多公頃農田遭淤泥淹沒;未來縣府將會如何運用特別條例經費以及財劃法通過後新增的140億元預算,也受到花蓮中部災區各鄉鎮民眾的高度關注。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