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後,災區目前進入重建復原及檢討行政部門階段;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5日在立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從去年403地震到今年的災害,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為因素,內政部雖強調防災韌性,但災害應變與精進作為仍有檢討空間。
內政部長 劉世芳 VS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但是我們也很努力在改進,部長、尤其第一線救災的人員,我想委員不能說我們完全沒有精進的空間。)所以部長我要跟您說的這個問題都是一樣的問題。」
內政部長劉世芳回應,11月底將召開大型研討會,作為防救災政策的檢討與指標;同時,國民黨立委鄭天財10月29日行文內政部,持續關心Fata’an部落對集體中繼屋的訴求,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回應,將以族人共識為優先考量。
國土管理署長 吳欣修 VS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現在的堤防、現在的疏浚,是不是可以保全這些部落社區?)是,都有關係。」
另一方面,民進黨立委伍麗華則關注「提升山域事故救援效能五年中程計畫」,指出每當山難發生時,族人總是主動投入救援,但卻缺乏相對應的表揚與獎勵機制。
消防署長 蕭煥章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如果說適法可以做的話,明年度就可以朝向比較開放的方式來,我希望能夠就我們原來的初衷。(了解,我們努力來執行。)就是很簡單,消防署消防分隊有叫我去救援,我希望有個表揚。(了解。)希望有個獎勵金。」
面對接連發生的天然災害與重建挑戰,立委們也呼籲中央從制度檢討、防災研討到地方行動,都應加強部落參與與防災韌性,讓重建工作更貼近族人需求。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