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滑動手機,看的卻不是短影音,手機上的AISES網頁開啟了一群來自嘉義鄒族學生們的科學夢想。
嘉義縣民和國中教務主任 蔡明哲:「這是我們第一次踏出我們台灣的國土然後前往美國AISES參加發表我們原住民族科學專題,那我們學校共發表了五組,所以共是十位學生參加這次的活動。」
AISES是美洲原住民科學與工程學會,在北美等原住民社群中具有高度影響力,每年的年度大會更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嘉義民和國中學生近年來積極參與國內原民科展,這次主動投稿國外,希望能在國際舞臺上發表鄒族科學研究專題成果,期間學生們努力克服英文,不僅完成論文、最後也成功入選。
嘉義縣民和國中學生 Faei ‘e-noacachiana(莊金恩):「風向對於鄒族人所狩獵的一個過程的研究。」
嘉義縣民和國中畢業生 Voyu ‘e-noacachiana(莊凱丞):「那我們所知道的說羅氏鹽膚木它是我們鄒族的鹽、也是我們的火藥,那也可以當作我們算是調味料的部分。」
入選的五篇論文,主題涵蓋鄒族山羌笛、鄒族逆風狩獵、鄒族葛藤、羅氏鹽膚木及咬人貓狗等應用,參與的十位學生中七位是鄒族學生、三位非原民生,要一起前進美國發表。
清大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 傅麗玉:「開心的事情就孩子們他有自動自發他要去做這個事情,這跟過去是不一樣的。」
嘉義縣民和國中畢業生 Atai ‘e-tapangʉ(方啟嘉):「我們原住民文化其實不比課本上面那些知識差,只是沒有一個就是表達方式不一樣的;因此我希望就是在藉由這次科展之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原住民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值得被大家推廣、被大家接受的。」
嘉義縣民和國中教務主任 蔡明哲:「盼望各位就是國內好心善心人士、以及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一些台灣比較有名的企業都能夠捐助這些孩子,讓這些孩子前往美國的夢想都可以成真。」
主動積極進取,要用原住民傳統知識翻轉現代科學,現在就只差臨門一腳;由於偏鄉學校及家庭大多處於經濟弱勢,急需籌措約70多萬元的出國旅費,期盼獲得各界人士的支持,幫助這群孩子們在10月1日當天能順利站上國際舞臺。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