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透過「原住民族語人才拔尖計畫」逐步加強「師資培育」的力度,但從原鄉和都會區的人口來看,原民會去年11月公布,居住在都會區的原住民族人口已經超過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的一半,原住民族人口分布產生流動,也讓語言、文化和身分認同在社會中面臨挑戰。
政大民族學系助理教授 李台元分析:「都會區可能各族的人口分布非常的廣也非常的分散,像以新北市為例來看,大概有15個族分布在新北市很幅員遼闊的各區,他們在族語教學或者是族語的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會面臨蠻多的挑戰。」
但在都會區面臨族語傳承困境的不單單只有新北市,學者點出主要原因在於都會區,除了過去國家語言政策剝奪學習自身母語的因素外,也缺乏適合使用族語的機會和環境,同時對華語、外語和其他語言產生不同態度,對族語使用也仍存在刻板印象,因此要營造出以文化為主體性的友善環境更顯重要。
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 (鍾文觀)表示:「當我們將這種空間當作是一個類似在部落的聚會所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散居在都會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只要讓這個空間發揮類似部落聚會所的功能,我們同樣可以在這個空間裡面找到相對其他的環境有更高的族語文化的自尊。」
但回過頭來看,當將族語使用落實並推廣到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又碰上國家訂定的2030年的雙語政策,5年國家語言發展計畫要如何抵抗,未來的資源分配恐怕將受到高度關注。
責任編輯:黃昱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