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研究員 Rata‧Mayaw (陳誼誠):「其實都市原住民的現象,已經距離現在有60多年了,不應該只把它當作一個現象,因為都市原住民的人口數,已經占全台灣原住民人口數,粗估已經有到6成以上。」
原住民族人口,為了好更好的工作機會、教育發展等原因,移居都市已經成為趨勢,根據原民會統計,截止到今年11月,設籍在都市地區的族人,已經達到28萬多人,占全體原住民族人口將近5成,若再加上就學和就業等因素,實際居住在都市地區的族人,粗估達到六成以上。
面對都原人口的增加,12號原民會首度辦理「都市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學者指出在思考都原政策方向時,雖然很難面面俱到,但應該強化,都市和原鄉的連結,而也有學者提出,要加強原民人才培育,應對主流社會的發展。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原住民學分班兼任教授 Safulo Cikatopay(蔡中涵):「只是我們的人才培育,有沒有培育到我們可以獨立面對現代社會的變化,如果我們培養100個、200個獨立面對現代社會,所有困境然後創造一個,新的局面的時候,我們原住民的未來不是只有這個樣子而已。」
Rata‧Mayaw:「都市土斷這樣的現象,如果第二代、第三代原住民層層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已經少了原鄉認同的原住民下一代,我們要怎麼去讓他在文化跟民族上面的認同更加強烈,如果做不到的話,那他或許認同只是一個名詞而已。」
原民會也強調,居住在都市的族人,需要部落深厚的文化滋養,和傳統知識的傳遞,同樣的居住在部落的族人,也需要都市的新科技和產業的貢獻。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我們期待原住民族政策,透過都市跟原住民族地區的連結,讓都市跟部落的訊息,包括資源的互相支援這部分來做強化,來(讓)創新跟傳遞不斷地流動。」
為期2天的研討會,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互相交流,包含教育文化傳承、健康社會福利、經濟產業發展、居住正義和都市原民政策影響評估等面相,作為制定出《都市原住民族發展條例草案》的基底,驅動都市原住民的政策與時俱進,回應族人需求。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