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子就可以製作出竹蜻蜓、水槍等童玩。為了在全國布農族射耳祭時,舉辦童玩聯展,那瑪夏區、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合作,邀請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耆老,傳授早期童玩製作方式。
那瑪夏文物館文物維護及研究專業人員林雅柔:「早期就是沒有電子化這些東西,純粹都是就地取材去製作童玩,我們也想說藉著布農族,全國布農族聚集在這邊,也讓他們回憶一下。』
桃源文物館文物維護及研究專業人員謝慧君:「一方面就是看到耆老還是對自己的文化很熱情很熱忱我是覺得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這些東西,其實滿開心的。」
耆老游仁貴說,童玩不只是他們幼年回憶,其中不少具有特殊文化意涵,像是弓琴,族人會在農耕時彈奏,用在喪禮上則表達是對亡者的思念。
講師游仁貴:「我們用兩個用法,一個是在農閒的時候用的,還可以去彈奏,第二個就是我們部落,如果有一個耆老,就是辦喪事的那種事情,比較年長的那個才可以用這個,做好像是一種追思。」
講師杜劍輝:「就是沒有人會做了,然後現在都是用買的,那以前就是生活不好,都是自己做,以前的玩法東西都慢慢消失,所以來這邊也請教,每一個老人再互相輔導這些玩具。」
隨著3C科技進步,手作童玩越來越少見,耆老們希望重現懷舊復古的童玩,讓青年認識早期的休閒娛樂,也讓長輩重溫童年。
責任編輯:德蘭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