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教育部推《人權素養專刊》 盼齊力杜絕校園微歧視

大綱

教育部今年首次推出人權素養專刊,不只結合許多校園實際案例,深入淺出探討人權議題,更將校園裡,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集結成單一篇幅,希望能提供給一線教師參考,齊力杜絕校園微歧視發生!

教育部今年首次推出「人權素養專刊」,不只結合許多校園實際案例,深入淺出探討人權議題,更將校園裡,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集結成單一篇幅,希望能提供給一線教師參考,齊力杜絕校園微歧視發生!

對於隱身在生活中的歧視事件,台師大教育系學生ljaljava tjamalja (朱芷芸) 表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還要證明我自己是原住民,我戴眼鏡我還要把我的眼鏡拿下來,然後他們才會說:『哦你有一點像』,我就覺得很奇怪。」

學生心情複雜,想不透為何原住民還要有「既定長相」?除此之外,到了教學現場,還得面對同學、老師間,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台師大教育系學生 paletju (余孝碞) 也分享為歧視的經驗,「老師都會覺得原住民就一定很會跑步,通常都會把我們擺在第一棒,然後我跟他辯解之後還是沒有用,就只好就是跑給他看,然後他才覺得說,並非個原住民都很會運動。」

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被認可為原住民,這些話或許聽來不可思議,卻是許多原住民同學時常承受的校園日常,但他人幾句看似帶無惡意的微歧視,卻可能對原住民產生負面影響。

paletju (余孝碞)還說,「原住民在社會上的處境、或者是教育政策、或者社會上面相關政策,我覺得不是只有原住民族群自己本身要去了解,還有很多漢人族群或其他族群,都可以去了解說,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訴求。」

儘管台灣歷經社會改革運動,普遍台灣社會已不再使用「番」或「山胞」等貶抑詞彙來稱呼原住民族,但學校的族群教育,做得夠紮實嗎?尤其許多改革都需從教育做起,然而過去教學現場,卻依然難以杜絕微歧視發生。

台北市南湖高中歷史老師陳正宜表示,「過去的課程比較死,它也沒有選修課,那不太能夠處理一些價值觀的、或者一些同理尊重多元的培養,就會發現學生對於性別的尊重,原住民的族群的尊重,這種他比較薄弱,他不會意識到說這個滿重要的,值得他去探究。」

不過現在一線教師也願意做出改變,希望逐步藉由108新課綱中,尊重多元史觀的精神,善用更多正規課堂,深入族群議題。而教育部也在今年首度推出人權素養專刊,其中一章,專門探討校園中,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並具體建議,教育現場的老師,除了引導學生看見族群差異,更要認識差異形塑個體後,帶來的深遠影響,盼能逐漸提高教師敏感度,讓校園微歧視減少發生。

責任編輯:嘎兆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