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10/16上午舉辦「綠色腎臟照護新典範」記者會,分享北醫大醫療體系推動碳足跡減量,到居家腹膜透析的新典範。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 吳麥斯:「腹膜透析的話那就在家裡,他也會產生他用掉一些水,他也會比我們一般不透析的人,增加很多碳排,但是比血液透析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量而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 陳亮妤:「那在今天的報告裡面後續,大家會看到更清楚的數字,來顯示說腹膜透析不是只有對病人,包含他的活動力、行動力有幫忙,還有他的其他的數據,事實上對環境的永續,如同剛剛吳麥斯校長講的,事實上有非常大的幫助。」
台灣洗腎人口長年居高不下,傳統到醫院進行血液透析被認為相當消耗資源,不僅耗費大量水資源,也增加病人交通碳足跡。相較之下腹膜透析,不僅大幅減少環境衝擊、治療成效更佳,還可居家進行不必常跑醫院,有助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
多囊腎病友代表 馮先生:「腹膜透析式跟血液透析式,去了解它透析運作方式,那親身去看過之後,才判斷說哪一種適合我,那我們是決定說保持自己的生活量能,不要影響到生活,所以選擇用腹膜透析,然後用晚上機器洗,白天可以正常生活工作這種方式。」
多囊腎病友家屬 劉小姐:「比較自由、比較自由啦。」
吳麥斯校長強調,未來將持續發展智慧化與遠距醫療科技,特別在居家腹膜透析病友遠距監測應用上,透過結合在地診所建立照護網絡,讓病友獲得更便利的醫療服務,同時減輕環境負擔。
責任編輯:N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