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國小校園的一角,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彎腰收割小米,採收前,泰雅族耆老先以祝禱詞向祖靈致意,展現飲食與生活的相互依存,也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實踐「食農教育」的精神。
南山國小教導主任 格夏黑玳:「讓孩子能夠知道說,我們所收成的東西都是得來不易的,所以我想說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就是未來在食農教育,或是未來他們吃飯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不要浪費食物,這個是老人家也一直在說的。」
南山國小不僅讓孩子們種下的小米真正端上餐桌,也透過文化課程學習釀小米酒的傳統智慧,呈現飲食教育與文化知識的密不可分;而為了讓「食農教育」在全國扎根,農業部9月27日舉辦「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結合教育、農業、環境與健康等跨領域力量,展現政策推動的決心。
農業部長 陳駿季:「透過食農教育,我們希望說未來,能夠讓我們的台灣的農業競爭力更高,未來能夠讓我們的消費者,更能體認到對環境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能夠吃出健康。」
行政院長 卓榮泰:「能夠用跨機關、跨領域共同地合作,把食農教育能夠澈底地,在我們的國人心中能夠扎下,最好的價值跟理念。」
食農教育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餐,更關乎全民健康、糧食安全,甚至是文化的延續,這場「食農教育大會」,正是把土地、飲食與文化重新串起的重要起點。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