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操偶師,呈現西拉雅族人遇到外來族群引發的衝突故事;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為了讓考古素材以不同形式讓大眾認識,9日辦理「發掘西拉雅徵件成果展」,總共有11組團隊入選,包括布袋戲、桌遊、服裝設計、手帳、繪本等。
設計師 吳佩珊:「月曆的話我整個的構想是做了以西拉雅為本位的月曆,所以裡面所有的日期標示除了一些可能漢民族的國定假日、我們會一起放的國定假日以外,其他的脈絡都是西拉雅什麼時候會換水換青,所有日曆上的標示都是以西拉雅為主。」
設計師 洪藝心:「將西拉雅族的文化跟生活就是融入在這個遊戲裡面,將這些都轉化為我們的遊戲機制,遊戲過程中就是會讓玩家擔任尪姨、長老、青年這些角色,走進西拉雅族的生活。」
而為了避免文化挪用、確保智慧財產權同時,創作者必須與西拉雅族人進行溝通、同時簽訂回饋機制,像是產品無償給部落使用等,也由部落保有正確的文化詮釋機會。
西拉雅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 段洪坤:「這些創作者都必須要到我們部落議會、也就是我們跨地部落聯盟裡面去做報告,然後還要設置一個回饋機制,讓創作的物品能夠回到部落使用、授權給我們使用去做生產。」
台南市文化局長 黃雅玲:「考古發掘後的一個成果怎麼樣去進行、再次地詮釋跟使用?所以如何融合族群的文化,如何結合創新設計的想法。」
台南市文資處強調,徵件活動不僅是創意展現、更能推廣族群文化與考古成果;後續會在南科考古館進行展出,讓民眾以多元視角感受西拉雅族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