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數位時代親子教養衝突 衛福部籲「3C有界線」

大綱

孩子接觸3C越來越早,從情緒焦慮、親子衝突到性剝削風險,都悄悄上升,衛福部5/2舉辦「3C有界線,親情不掉線」記者會,提醒家長與其禁止,不如陪孩子共擬規則、建立自律與信任,才能讓科技成為守護而非傷害的工具。

衛福部2日舉辦「3C有界線,親情不掉線」記者會,會議聚焦數位時代下兒少過度使用3C,所引發的親職挑戰。根據衛福部數據指出,國內兒少首次接觸3C產品的年齡已提前至7.1歲,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逼近4小時,不少家庭也無形中將手機、平板視為安撫工具,忽略了背後可能造成的依賴、情緒失衡與親子互動斷裂等隱憂。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 張秀鴛:「那過去我們自己當媽的時候,我們常形容嬰兒兩歲以前吃飯叫「食不知味」,因為要吃很快,趕快去抱、輪流抱避免他哭鬧對不對,現在不是,爸爸吃媽媽吃、大家坐著大方地吃,然後小朋友就交給3C來養,到底這樣的狀況好不好。」

社群媒體逐漸取代實體互動,成為許多孩子生活的重心,卻也在無形中累積了焦慮與自我否定的情緒壓力;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指出,當孩子長時間沉浸於網路世界,不斷進行社交比較、追求外在認同的同時,容易因落差感產生自我懷疑,進而出現焦慮、憂鬱、社交退縮,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情緒危機與心理健康風險。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 柯慧貞:「可是在這個媒體的使用,你會發現他(兒少)的憂鬱、焦慮逐步的升高,因為社群媒體在幹嘛呢,社交比較、每天就是看到很多的人,是過得比我好、長得比我美,人家的讚比我來的多,所以相較起來就是我是一個比較差的人、我不受歡迎的人。」

隨著兒少接觸網路的年齡不斷下探,卻普遍缺乏性教育與風險辨識能力,近年來兒少遭遇性剝削與私密影像外流的事件也日益嚴重;展翅協會組長陳時英指出,許多孩子在面對網路性騷擾或私密影像遭散布時,因羞恥、害怕責罵而選擇沉默,不僅錯失即時求助的機會,也讓傷害持續擴大;陳時英呼籲家長應以冷靜、信任的態度作為後盾,才能讓孩子在第一時間願意開口、主動尋求協助。

展翅協會組長 陳時英:「我們當然能夠理解,我們在旁邊的協助者、我們當然理解,家長的生氣情緒是一定會有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講,那確實是個二次的傷害,反而會是讓孩子更不想說、更不想要表達出來了,所以請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親子教育專家王晴進一步指出,與其一昧禁止孩子使用3C,不如透過共擬規則、共同使用,建立起清楚的界線與互信關係,王晴強調數位教養,是要教孩子在自由中學會自律,懂得適時剎車與負責任地使用工具;父母更應以身作則,將科技視為親子互動的橋梁,透過陪伴、對話與引導,幫助孩子在3C世界裡找到節制與安全的方向。

親子教育專家 王晴:「可是自由的前提之下是自律,我會跟孩子講這一句話,你想要享受手機自由沒問題,可是你的自律、你的能力控制,你要展現出來讓父母看到,他們可以相信,所以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是讓你自我掌控的,非常良好。」

司長張秀鴛再次提醒家長,在面對3C教養挑戰時不必孤軍奮戰。可透過衛福部與iWIN查詢教養教材、隱私設定等資源,也可善用社區的親職課程與諮詢服務。3C不該成為親子隔閡,只要方法正確,科技也能成為連結的橋梁。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