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東「建和書屋」改建啟用 轉型實驗教育機構

大綱

為了陪伴因父母外出工作而缺乏照顧的偏鄉孩子,已故「陳爸」陳俊朗,25年前在台東市創立「孩子的書屋」,至今已陪伴超過3000名孩童。如今,書屋第一個據點「建和書屋」,在歷經三年改建、超過2600人集資支持後,23日正式啟用,並轉型為教育部核准的實驗教育機構,未來將升級提供全日制多元教育。

寬敞明亮的空間,搭配溫潤柔和的木地板,打造出簡約而溫馨的學習環境。位在台東市的「建和書屋」,在歷經3年改建、凝聚超過2,600人愛心捐款下,23日正式啟用,未來除了延續部落孩童的陪讀支持,更已獲教育部核准轉型實驗教育機構,將以全新身分「孩子的學校」,提供學齡前至國小階段的多元教育。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彥翰:「以孩子的學校這個空間,來去做孩子的照顧,以前的照顧我們只能在課後,接下來我們的照顧能夠在全日,希望能夠用符合孩子差異化的方式,來去對待我們每一個孩子,基本上會以書屋本來在照顧的範圍,真正有需要的孩子,來做為我們學生的範疇。」

創立於1999年的建和書屋,由人稱「陳爸」的已故創辦人陳俊朗設立,初衷是為弱勢孩童打造一處安心學習的課後場域,25年來,已累積陪伴超過3000名孩童成長,如今兒子陳彥翰接棒後,未來將以實驗教育機構再出發,以「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四大核心目標,建構更完善的社區支持網路。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彥翰:「就學也就是教育方面,就業也是青少年以及二度就業,就醫也就是身心的醫療,以及最後是就養,極度弱勢(民眾)能夠讓他有飯吃、有尊嚴。」

建和書屋教師 古智元 卑南族:「來這邊玩音樂我才知道,我很喜歡音樂,然後我就開始走音樂這條路,因為這邊很多元,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所以讓孩子們有更多的選擇這樣。」

從陪讀空間到社區共學基地,未來「孩子的學校」,有一半師資將由書屋培育成長的「大孩子」來接任。執行長陳彥翰表示,他們曾赴政大見習、接受耶拿教育訓練,近期也將前往荷蘭進修,讓在地教育與世界接軌。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