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兒童受虐事件掀起社會大眾關注,而根據衛福部近五年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有26名兒少遭照顧者不當對待,導致重傷甚至死亡,其中近五成案件有受虐性腦傷,為兒童帶來永久性的傷害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師 李恩沛 :「受虐性腦傷以前稱作嬰兒搖晃症候群,一般錯誤的觀念,就是認為一些安撫的搖晃,或是一些家中的意外,但是目前經過研究來證實說,一般這個居家的搖晃或是安撫,就是像是意外等等,是不會導致受虐性腦傷的傷勢。那受虐性腦傷一些典型的傷勢,就是可能會看到硬腦膜下出血,有可能會看到新舊不同時期的,代表他可能受虐不只一次,可能是反覆施虐導致的。」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指出,在兒少保護調查實務現場,家長對於兒童發生受虐性腦傷,第一時間多半會否認並且以意外為藉口,但根據調查顯示,有8成都是人為造成,而這樣的傷害是會導致極高的死亡率,並且可能的恢復率也幾乎為零。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 張秀鴛 :「那所以我們在整個重大兒虐檢討裡頭,我們發現受虐性腦傷,不單是臨床醫生要注意、家長要注意、我們的社工同仁的服務也要注意。那我想我們今天會開這個記者會的原因,就是提醒各界對兒童的受虐性腦傷這個議題,是不容忽視因為他的死亡例高,同時他的術後的恢復幾乎是零。」
臨床心理師也在現場說明,事件的處理應該以整個家庭為中心,孩子需要受到照顧與保障,而家長們也需要被輔導,並提醒家長們即時冷靜調適自己的情緒,不只是為了孩子也能讓自己獲得短暫的喘息,才不會導致憾事發生。衛福部表示,期望透過宣導達到兒少零暴力外,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多多利用政府資源,讓困難得以盡快被解決,也傳達正向教養的方式來陪伴我們的下一代。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