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文化回歸日常、走入社區,文化部今年首次推動「百大文化基地」徵選計畫,選出110處具代表性的文化場域,從社區營造成果、在地文化推廣,到傳統工藝與教育實踐,呈現臺灣多元文化的脈動。其中來自台東太麻里的「獵人學校」,結合原鄉傳統與自然美學,獲選為文化基地之一,傳遞出原住民族「對人、對土地、對文化」的情感價值。
台東縣獵人學校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Sakinu(亞榮隆.撒可努):「你可以想像小朋友來到這裡的時候,他非常地開心,因為眼睛看到的都是綠色的,望向一片藍色的大海,然後我們想要在這裡的孩子,身體裡面是能夠長出大樹、長出森林、長出河流、長出海洋。」
而同樣獲選的台東鹿野永安社區,則從農村轉型起步,透過二十多年來的社區營造歷程,結合茶產業、觀光休閒與在地歷史,成為東部文化推動的重要節點。從早年的阿美族部落到今日熱氣球觀光活動的舉辦地,永安社區以多元族群共居為基底,展現文化融合的生命力。
台東鹿野永安社區總幹事 廖中勳:「我們從早年在清朝的時候,是一個就是梅花鹿很多的地方,後來阿美族在一百年前,來到我們永安設置了部落,到後面日本人有在我們社區,設置了「鹿寮」的日本移民村,台灣光復之後,漢人開始過來。」
「百大文化基地」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項責任。文化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讓這些文化場域成為生活中的創意基地,也讓全民在日常中「日日是文化日,人人是文化人」。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