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原鄉照護前線「文健站」 實踐文化照護成課題

大綱

文健站目前遍布全台各個部落,至少有7百多站,雖然符合到站的對象不是重症患者,但是對於每位受照顧的耆老,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因此文健站除了肩負部落第一線的長者健康照顧之外,要如何把日常的衛教融入文化意識也非常重要,一來可以把衛教觀念深入長者心中,二來兼顧他們的健康。而文健站負責人也提到,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很難,但是只要有正確的心態跟毅力,就能跟長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

鳳信文健站負責人 Dongi Potal(張秋花):「讓他理解,主要是讓他聽得懂,他才會去做啊,如果聽不太懂,沒有養成習慣,那個行為就沒有了。」

簡單幾句話,道出長者照顧中的關鍵問題;因為在過去的健康檢測中,曾經出現過誤判連帶影響後續就醫療程的情形,而造成這樣的情況往往都是因為語言不通所導致。

鳳信文健站負責人 Dongi Potal(張秋花):「有幾次他們在做檢測,像失智關照中心他們自己測,測出來的結果,那個Ina(女性長輩)不可能分數那麼高啊,我就自己再去測,原來是我們的Ina(女性長輩)聽不懂,如果他們聽不懂,他只會對對對然後他們就勾,(這樣反而會誤判嗎?)對。」

針對這樣的困境,文健站也想出適合文化意涵的詞彙,來進行解說最新的衛教觀念,同時借用耆老的智慧以生活化的方式轉譯,幫助吸收。

鳳信文健站負責人 Dongi Potal(張秋花):「衛生所或是醫院來衛教的護理師,他們講完之後,我們會另外開還有一堂課,用族語的、一樣的PPT然後再去講一遍,有時候照服員不可能會全部會講清楚,可是我們有頭目還有幾個耆老,他們聽得懂國語,我們就一起把這件事情,讓其他的長者聽得懂。」

已經到站5年的Angah Tapang(傳統領袖)提到,文健站的細心照顧,讓他們感受到尊重跟溫暖,有時候課程中還有文化元素,藉此回憶保存。

耆老 Angah Fasa(林金生):「有照服員的照顧,老人家身體都很健康,不會再胡思亂想其他的事情,可以很開心地練習過去阿美族的歌謠,換你唱一首、換他唱一首,我們老人家就是這樣做的。」

照服員也坦言,剛開始會因為語言隔閡的問題,跟站內長者關係緊張,後來透過互相理解之後才知道長者們的苦心,而在透過大量學習之後也有意外收穫。

鳳信文健站照服員 Ado’ (徐巧柔):「還滿意外的收穫,其實來的時候跟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文健站的照顧其實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以為就是運動就好了,(結果學到傳統知識)對,學傳統知識。」

東區文健站專業服務團隊計畫主持人 黃盈豪:「希望透過教育訓練、透過研討會、透過很多的課程,跟照服員一起去討論,怎麼樣更回到部落的脈絡,跟部落在地的文化去做思考,並不是我們去單向地照顧,希望在部落是共同照顧,而且最重要的是跟長輩做學習。」

目前花蓮縣內共有一百多間文健站,除了執行亞健康照護之外,平常也會跟相關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因此成為原鄉照護的重要前線,要如何因地制宜的引進文化照顧內容,也是各站現階段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