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學生透過短劇,敘述一對祖孫vuvu在進行捕魚的過程中,傳承傳統捕魚技藝,六年級學生由排灣族的漁獵文化發想,創作出繪本《再見漁生》,呈現環境保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並傳遞敬畏自然、珍惜資源的核心價值。
地磨兒國小校長 陳惠美:「他們從田調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件非常重要的價值內涵,是環境的永續生態的永續,過程vuvu跟他們講說,他們在漁獵的在捕魚漁獵的過程中,他們獵到的是鱸鰻,其中鱸鰻他們是只能獵公的,母的地方他們就不能獵,所以他在過程的漁獵,他會把母的鱸鰻他就會放生,小的也是不能補,所以他們就是有這樣的生態永續概念,生態永續環境的很深刻的體驗。」
屏縣府每年出版「兒童家鄉故事繪本」,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童實地踏查,蒐集在地人文地景,由學生親自撰寫、繪製,說出屏東動人的族群故事,《再見漁生》繪本融合了部落傳承與現代視角,呈現原住民文化的珍貴價值,繪本創作過程中學生也收穫滿滿。
地磨兒國小學生 張程:「在這本繪本製作前,我們會去跟老人家田調,然後在田調過程中就會學習到漁獵文化,然後自己也有試過,就是跟爸爸一起去抓魚。」
地磨兒國小學生 林懷樂:「這個可以讓我更認識、更認識排灣族的漁獵文化,像是怎麼使用漁具捕魚還有認識一些魚的特徵。」
故事圍繞排灣族的漁獵文化外,也介紹了排灣族溪流魚種及漁獵工具以及族語翻譯,可作為文化及語言的學習教材,透過創作繪本發表,讓學生有機會展現學習成果,也透過故事的力量傳揚部落文化,引起更多人關注生態議題。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