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張力十足的肢體動作,這是由達邦文化藝術團精心策畫的「奇萊山腳下」劇場,以歌舞的方式記憶祖先的足跡,回憶部落的點點滴滴,感受原民文化與自然和諧的永續智慧。
藝術總監 葉芬菊:「我們最重要要呈現的是本土的活力、本土在地的音樂美感,希望它能夠流傳的同時,能夠感動我們台灣在地生活的多元族群族人們。」
達邦文化藝術團團長 Raway(陳誠三):「藉由這個故事演出,讓他們能夠深入地了解,原來是這個樣子,因為我們太多的神話故事,只是聽說,但是不知道內容,我們現在用動畫、用身體力行的方式來做展現。」
這次舞臺也將傳統樂舞融入劇場設計,創新的元素創造出跨時代的文化體驗,讓觀眾透過舞臺劇的形式,看到創新風格的原民藝術文化。
奇萊山下舞臺劇導演 張鴻欽:「我想說透過用舞臺劇跟電影的手法,就是有整個情節有高低起伏、及演出當中有個排位順序,因為我們原住民在一般歌舞裡面,都是沒有所謂舞臺定位、舞臺走動,甚至於可以這樣玩的,那希望透過舞臺裡面有個隊形、有個造型、有個舞臺走位跟構圖來表現。」
達邦文化藝術團藝術總監也特別提到,原住民樂舞是地下寶藏,未來會深入挖掘、田調、收集與整編的方式,去擦亮原民文化且創造原民舞臺劇場。透過這次的舞臺劇呈現,除了展現對祖先智慧的敬重,也讓許多觀眾感受到原住民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