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灣音樂館攜手法、奧國際合作 保存達悟古謠

大綱

台灣音樂館於30日舉行「達悟族古謠研究國際合作啟動記者會」,宣布將攜手法國及奧地利學術單位,推動蘭嶼達悟族古語歌謠的保存計畫;族人表示期待透過記者會讓世界可以看到達悟族歌謠的珍貴,而在地族人也會持續努力進行保存與傳承的工作。

幽沈的歌聲在會場中迴盪,這是朗島耆老謝家輝口中吟唱的「Raod」,一首僅能於特定儀式場合傳唱的文言文古謠,由世代相傳的聲音為「達悟族古謠研究國際合作啟動記者會」開啟序幕。

古謠研究計畫成員 si Manhevek(王靜嫻):「『Raod』文言文古謠這個東西其實面臨了就是失傳的危機,因為老人家其實幾乎都已經過世了,所以就由我們這個蘭嶼那邊的團隊就進行(轉譯)工作,然後跟音樂館一起共同合作來保存這個古謠。」

這項跨國合作計畫的起點是法國人類學者艾諾博士,她在朗島駐點長達47年,進行田野調查與語言記錄,達悟族文史工作者郭建平指出,許多學者來來去去,短則幾十分鐘、長則數年,唯有艾諾博士用近半世紀傾聽族人聲音,因此被族人視為家人;她於2022年辭世,並將500小時的珍貴歌謠錄音捐贈給法國國家研究院典藏。

達悟族文史工作者 siapen Panoyowen(郭建平):「與其讓一個研究者讓她自己的心力會在圖書館或者是博物館裡面或者是法國,不如讓我們重新從她的報告裡面、從她採錄的東西重新去省視,達悟族人的最底蘊的文化意涵是什麼,我就從音樂開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陳悅宜:「我們這次的活動我們非常開心,是跨了一個國際上的合作,也就是我們達悟族的音樂在法方這邊的保存之後,我們把它聲音透過轉錄、轉譯分析我們把它帶回台灣了,讓達悟族的音樂重新回到故鄉的土地、母親的懷抱。」

為保留這些逐漸消逝的聲音,台灣音樂館攜手法國與奧地利維也納等學術單位,共同推動達悟族歌謠詮釋與分類建置的國際合作計畫,使族人得以重新接過傳承的火炬,讓歌謠從異鄉回到部落,這是對學者的感念,也是族人對自身文化的回應與堅守。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