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這群孩子,在維也納著名的聖彼得大教堂,唱出布農族耳熟能詳的古調〈拍手歌〉,他們是來自南投信義鄉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用母語站上世界舞臺,這不只是自信的展現,也是一種文化的傳遞;而同樣用歌聲感動世界的,還有來自高雄的尼布恩合唱團,在今年的東京國際合唱大賽,拿下民謠組金牌。
尼布恩合唱團長 撒理嵐.伊斯坦大:「原鄉的孩子會比較知道自己的語言、旋律跟故事,他其實本身都擁有比較大的價值這樣,所以站在舞臺上,然後用自己的母語來唱歌,其實他就是有一種很有力量的一種文化的表達。」
不同於一般強調技巧的訓練方式,尼布恩合唱團讓孩子從相信自己開始,讓每一場演出更有生命力;而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長馬彼得也提到,除了文化的培養,反覆的練習和舞臺歷練同樣不可或缺。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長 Bukut Tasvaluan(馬彼得):「對自己的文化的底蘊、文化的內涵扎根,因為自己的歌要唱出有生命,必須要有一些文化的底蘊在。」
隨著文化的深耕,原鄉小朋友口中唱出的優美歌聲,也逐漸被國際社會聽見、肯定,並且獲得更多青睞。
尼布恩合唱團長 撒理嵐.伊斯坦大:「這個其中,了解到他們其實不再只是,所謂的偏鄉的孩子或者是需要被幫助的對象,而是他們其實能夠靠著,比如說文化或者歌唱來站上世界的舞臺,然後成為、為台灣發光的一個演說家,或者是歌唱家。」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長 Bukut Tasvaluan(馬彼得):「國際對我們自己的歌的重視跟肯定,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也藉由這樣的機會讓世界能更聽見,我們自己族人的歌曲。」
從部落傳唱的古調到國際舞臺上動人的演出,這些孩子們的歌聲不只唱出了文化自信,也綻放出屬於他們的音樂國際舞臺。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