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樸門永續設計實踐者 齊聚達魯瑪克交流

大綱

面對極端氣候現象和隨時爆發的戰爭威脅,以及持續衰竭不足的能源情況下,該如何維持人類永續生活?200多位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的樸門永續設計實踐推廣者,齊聚在台東達魯瑪克部落召開討論研討會,分享各自的實踐或經驗。

翻開書本,簡單英文和全彩圖片的內容,教導讀者如何以永續農業方式進行耕作,這是來自東帝汶的小學教材,當地雨季短且水資源匱乏、土地也貧瘠;因此當地政府將樸門永續設計的農業模式納入小學課程,藉以培養孩子尊重土地的觀念,並能將所學應用於實踐。

東帝汶參加者 Ego Lemos:「這是目前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全國藝術文化學科的必修科目。」

面對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與戰爭威脅,人類如何在脆弱的環境中與自然共生,已成為全球性議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樸門實踐者,5日起在台東達魯瑪克部落進行為期5天的跨國交流,分享各自的樸門永續設計經驗,希望透過更善待環境的生活模式,解決過度依賴能源所帶來的問題。

15th國際樸門大會召集人 江慧儀:「這個時代就是有很多的災害,所以我們覺得因應這個時代,大家應該來透過這個國際大會,更加的重視在災前的準備,或災後的恢復重建或互助。」

美國參加者 Jude Hobbs:「樸門是有關於整個系統,如果我們可以有其他人學習這個系統,那麼地球會更健康,我們也會更快樂。」

樸門永續設計源自1970年代的澳洲,理念在透過向大自然學習,採取符合生態永續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與土地利用,從而達成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平衡。今年第15屆國際大會由台灣主辦,以「通往韌性之路」為主題,安排100多場跨國分享,同時也邀請在地族人分享南島民族傳統智慧,共同探討應對環境與社會變遷的有效策略。

達魯瑪克部落族人 潘王文賓:「我們不可能回到百分之百的原始的生活,不可能,但我們起碼可以減掉一些,不需要的資源的浪費。」

台東擁有多元文化族群以及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達魯瑪克部落在與樸門團體的合作下,近年來也嘗試透過自我實踐,尋回傳統農耕智慧,以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而大會也期待推廣樸門永續設計概念,提升水資源管理、糧食生產、能源自給等領域的獨立性,以利面對災後重建時,能使社區能更迅速恢復並重新站立。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